第二届亚洲漆艺展| 汤志义 马继涛 (师生)
更新时间:2017-11-23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展览作品:《时间的尘埃》
汤志义,1971年11月出生于福建云霄。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画院院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美术学博士。其漆画、油画、水粉和综合材料绘画及漆装置等数十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
汤志义从自己的长期工作出发,赋予传统和边缘化的漆画以当代的视野,进入到艺术语言的自觉再造层面上来,使得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目前正在向建构有着传统文化痕迹,却全然实现了当代语言转换的目标迈进的一个路径。
他的作品大多采用抽象半抽象等主观的手法,可以看出作者已经深入到传统漆艺的深层部分,运用了传统漆艺中的自然媒介物或工具制造出高低不同的天然纹理,再贴箔、罩漆、研磨而呈现出斑驳肌理的变涂技法,并赋予其丰富的情感。这些富有前卫性的作品,赋予中国漆艺浓烈的现代气息。因为他起点高,绘画的基本功很扎实,悟性好,从事漆画研究时间不长却硕果累累(其漆画作品曾获得中国美术界政府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金牌,已有两件漆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就是“中国现代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对汤志义漆画创作的评价。
漆是东方的,漆是中国的,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汤志义不仅坚持自己的漆画创作,还热心与漆画有关的学术和艺术推广活动,让漆画更多地走进公众的审美视野。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展览作品:《伴云来》
青年漆艺家马继涛,在他的视域中,摆脱情节和题材的束缚,进而转向情感亦是色彩本身的价值。激活了传统,汲取了观念,从而反哺了自身。
他在探索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题材的同时,不断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反向自身追寻它们与人们需求的关联,用多层面视觉语言表现回归自然,形成了极具中国文化魅力的诗意性色彩语言追求。
马继涛的漆作将金银箔作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材料,深入挖掘材料语言在漆画内各技法形态,《伴云来》实现金银箔与大漆对话。金银箔薄如蝉翼,亮丽而不规则揉皱的纹理让效果更有饱满程度,使材质的“视觉潜质”得以浮现,从中找出一种特别的表达形式,丰富美学意义上的审美知觉,进而在物欲意识层面实现了诗意特征的情感化。再施以面漆,渐次金银箔的亮度,光源的穿透形成了多重时空维度的交叠感,髹漆后画面丘壑山峦富有光感的色泽,这份光的幻影在天空中仿佛霞光又犹如夕阳的最后一抹光亮,静谧朦胧,衍生为风景画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画脉,它超越了之前以油画、国画材料表现中国传统山水形态的面貌,转而在材料本身用功,将大漆和金银箔两种媒介融而为一,统一于颇具现代形式意味的风格意境中,呈现出一种平和开放的,超越了以往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壁垒的心态。
从平面的互补走向互补的文化思考,形成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互补,把握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完美结合,马继涛认为,漆画不会因其历史的样貌,而让我们找不到更新或更好的解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