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亚洲漆艺展——台湾当代漆艺家(节选)
更新时间:2015-05-22
大凡事物的特质乃取决于属性,而其功能则必须仰赖结构与用户。诸如转动交通工具的方向盘,可以操控行进的方向;挥舞交响乐团的指挥棒,能够引领完美的演出。福建省拓福美术馆是亚洲第一家以收藏、研究、展示漆艺为主的美术馆,而其主要功能是透过每年举办大型的漆艺展、漆艺名家个展,以及收藏具有代表性的漆艺作品等,以传承优良技艺、弘扬中华文化。拓福美术馆的成立与首展亚洲漆艺展的举办,不仅树立了亚洲漆艺的标竿,更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台湾的当代漆艺家有幸参加由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福建省拓福美术馆和福建省拓福漆艺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亚洲漆艺展”,除了能够站上亚洲的舞台,透过以漆艺会友进行艺术与文化交流之外,更可以彰显本土的创作风格与特色,可谓意义非凡。
台湾的漆艺始于日治时代日本人山中公的技艺传承,知名的前辈漆艺家陈火庆、赖高山、王清霜等人则延续其教育传承。当时的漆器主要是制作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技法特色为木雕彩漆,因以台湾的风景名胜、花卉水果、原住民图腾等为装饰题材,极具乡土风味而获得「蓬莱涂」的美称。
本次参加展出的台湾漆艺家,不仅继承传统的漆艺,并且都各自在教学与创作的领域中长期投入心力,钻研创新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开创了台湾当代漆艺的新风貌。
陈文滨《须尽欢》
陈文滨的「陶胎漆器」跳脱了「容器型」的框架,透过一个简约的、非对称的有机造形,巧妙地将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以阴刻的书法字呈现,创造出特殊的表面肌理。在统一的色调中隐约可见背景的层次与空间感,而行云流水般的金色书法字跃然于陶胎的表面,疏密富于变化,有别于莳绘的细致与柔和,以及鎗金的纤细与均匀,呈现出另一种动人的力与美。
黄宝贤《蓝玉生烟》
黄宝贤的「玻璃胎漆器」是其近年钻研复合媒材表现的成果,作品保留部分玻璃胎的原貌,以彰显晶莹剔透与素材包容性所创造出的空间感,特别是在玻璃的吹制过程中包覆银箔与彩色的玻璃颗粒、玻璃粉等的同时成形与装饰技法,以及透过玻璃胎表面的「变涂」与「局部深度喷砂」后的髹漆作业,使得漆与玻璃的色彩与光泽相互辉映,而丰富了作品的表情。
彭坤炎《宇宙光》
彭坤炎的「无胎堆漆」创作,乃在天然漆中加入矿物粉,调制出浓稠状的「漆泥」,藉以层层堆高并塑造出形体,再经过雕刻与研磨等作业,创作出非实用器物形式的雕塑作品,最后再透过髹漆技法装饰表面。作品的「无胎」所彰显的是高度自由成形的「雕塑」,而「堆漆」技法则意味着「耗料」与「费时」,但作品所呈现的「厚实感」却是其他漆艺所不及。
黄丽淑《煎两尾“午仔鱼”》
黄丽淑的「木胎莳绘」,其表现题材与形式的选择反映了生活的实用,构图简约而庄重、主题色调明快且清晰,特别是大小不等与非对称红色的配置,充分地传达了现代人活泼的生活气息。木胎圆盘的黑底处理浑厚且高雅,使得介于主题与背景之间的莳绘表现,具有良好的空间感,特别是双鱼的写实描绘,跳脱了传统平涂的样式化与图案化,显得更有立体感。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工艺设计学系教授
兼进修及推广教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