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聚焦 >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 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第二届亚洲漆艺展| 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更新时间:2017-10-27

      中国漆器具有8000多年历史,战国秦汉时期,在继承先前漆器工艺的基础上,又不断发展,不论从漆器种类、数量、技艺,还是从胎骨、造型、髹饰、使用范围等方面看,都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前,国家倡导“生活美学”、“传统文化复兴”、“工匠精神”,均可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中得到启迪。
      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会主办、福建省拓福美术馆、福建省拓福漆艺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展览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5个国家58件漆器,其中较多的是漆艺家创作的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的艺术作品,是近年少有的突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念的漆艺展,将促进漆工艺制品融入当代生活中。
      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种类繁多,形制复杂,用途广泛,主要有餐饮用具、梳妆用具、家具、礼器、乐器、兵器、文具、葬具等,其中餐饮用具类型及数量最多。此次参展漆器大致涵盖上述器类,少了葬具、酒器、兵器,多了花器、漆画。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胎骨主要为木胎,其次为纻胎(脱胎)和夹纻胎,此外还有少量竹胎、陶胎、金属胎及皮革胎等。此次参展漆器中18件木胎、16件脱胎、1件陶胎、1件竹胎、2件绳胎、1件金属胎,另有17张漆画及组合茶具一套,无皮革胎。其中黄时中《梅花》胎体优雅;李明谦《绝尘》陶瓷胎体淳美,体现东方造物美学;太王漆器《树林饰箱》木胎形制优美、简约;增村纪一郎《绳胎金彩朱漆盆》、三田村有纯《光彩宇宙》绳胎造型拙朴。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纹样的绘制方法主要有雕刻、漆绘(彩绘)、油彩、锥画(针刻)、堆漆、填漆、戗金和描金银等,主要包括动物纹、几何纹、自然景象、植物纹和人物故事纹样,其中龙纹、凤纹和孝子、神仙图案等是漆器图案主题之一,说明自古以来,龙和凤就是吉祥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精神道德方面的信仰。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林源《四方瓶》使用锥画(针刻)工艺,薛生金《人物描金盒》漆绘人物故事纹,蔡水况《四方至尊》堆漆龙凤吉祥图案,缅甸家具及茶具使用戗金、描金银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漆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战国秦汉时期,较高级的漆器上常常安装金属构件,金属主要为铜,其表面常常鎏金。此外也有银质的金属构件,有金属箔片、骨饰、玉片、蚌片、铜泡钉等,有的还在金属箔片上再镶嵌玛瑙、玉、水晶、琥珀、料器、珍珠、绿松石等作为装饰,还有“厚螺钿”漆器。此次参展作品中,中国李爱珍《宝兴花茶桌》使用点螺镶嵌技艺,日本北村昭斋《春庭散椿》、小西宁子《螺钿时绘小箱》、水上修《冬之朝》、松崎森平《色切贝饰箱》,韩国宋方雄《首饰函》、金相洙《书类函》、李光雄《婚礼函》使用螺钿工艺,韩国李贤景《首饰》以金工与厚薄螺钿工艺相结合,体现出华丽璀璨之美。
       战国秦汉时期,漆器上的文字书写方式有烙印、刻划、漆书、盖或画印章等形式,有的漆器还集多种书写形式的文字于一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物勒工名”性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尚无此类文字标识。
      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生产和管理主要分为官营和民营两部分。其中官营漆器从中央到地方均设有生产部门,主要有蜀郡西工、广汉郡工官、考工、供工、侯国内生产部门、“市亭”、“市府”、“乡”等。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些民营漆器作坊的产品,体现秦汉漆器产品的多样化。此次展览的作品来自不同地区,有福州脱胎漆器、山西平遥漆器、北京雕漆漆器、成都漆器等,体现了当代漆工艺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以上比较性分析不难看出,漆工艺发展脉络清晰、传承有序。中国古代漆工艺影响了日本、韩国、缅甸等周边国家。相较于日本、韩国,中国当代漆工艺在器物造型和装饰方面都需创新,在细节方面也需做得更好。漆工艺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此次展览主办方一拓福文教基金会,以“一元复始”为主题,展览亚洲各国漆器产地漆工艺大师父子及师徒的代表作,以及各国院校师生的代表作,向世人展示当代顶级漆工艺作品,对促进世界范围内漆工艺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洪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17年1月15日
 

版权所有©拓福集团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备案号:闽ICP备13006916号-1  您是第816921位访客